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7月15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贯彻落实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研究我省文旅提质升级发展新路径,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由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主持,与会专家针对如何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一系列议题展开讨论,重点围绕培育夜经济、拓展河南文旅全要素市场消费路径、育强经营主体、打造世界文旅品牌、促进错位发展、讲好豫菜文化故事等八大核心议题发表见解和看法。
聚力文旅强省 专家建议:市场为先、融合发力、体系强基
“建设文旅强省,培育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核心是市场,要把研究市场放在第一位。”提及这个全省文旅人都关注的话题,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郑泰森建议,要着重从树立新的资源观、从需求侧倒推供给侧、从消费场景等方面研究旅游市场,政府结合市场需求提供相应政策。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认为,要在文旅融合上实现新突破,扩大国际影响力,做大做强在全球有重大影响的大河文明国际论坛,组织更多高水平大型文旅活动,编辑出版更多推介河南文旅资源的高水平丛书。
中国民主建国会河南省委员会主委梁留科建议,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形成河南省文旅强省的中华文明标志体系、国际传播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加强政策支撑、创新驱动、“双碳”引领和双美驱动的战略研究,不断提高河南文旅强省的四大含量。
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决策咨询办公室主任冯琳提出,河南文化产业需以“摸清底数、夯实基础”为前提,虚实结合,促进支柱产业;软硬结合,促进幸福产业;内外结合,促进民生产业;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与文化出境。
AI赋活文旅:河南用数字探索讲好中原新故事
“可以不消费”“可以少花钱”“可以多样选择”……面对年轻消费客群目前呈现出的文旅消费顾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用AI大模型等数字技术,用现代视角、科技手段吸引客群是一条探索之道。
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钟志平认为,未来要依托AI大模型重点创新打造线上、线下新消费工具和体验场景,找到符合消费趋势的、能够不断更新内容的项目,分阶段开展投资和市场运营,不断优化升级旅游服务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大河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敬欣认为,为推动我省文旅产业进一步深挖释放文化内涵,应聚焦三个方向:一是文物数字化,二是文化入景、润景、成景,三是文化故事特色化、经典化,同时以技术赋能为支撑、以文化内涵释放激活为核心实施落地工作。
“大河网目前正在运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探索,比如正在研发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走廊+博物馆群落项目,用科技手段讲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用姓氏文化数据库助力‘寻根问祖之旅’,用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风景名胜+传统村落等内容丰富的中原文化大模型,充分讲好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故事、讲好如诗如画的山水文化故事、讲好莼鲈之思的乡村文化故事。加快大数据、AI智能等技术应用,积极开发新业态、新场景,建设一批数字化景区,让河南文旅在数字探索中更鲜活。”李敬欣说。
为“老家河南”圈粉世界:混合制激发活力,根亲牌凝聚血脉
河南省要把握好良好的资源基底,大力发展入境游。“学习西安和张家界等旅游城市的先进做法”,焦作云台山管理局原局长韩跃平抛出锦囊,“我建议明确近三年主打哪些入境市场,针对市场定行程、定线路;做精品,从标识标牌、服务礼仪到配套设施全面塑造精品;定政策,开拓入境游需要由政府部门牵头,有政策和资金支持。”
清明上河园总经理吴孟宇分享了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灵活化,采用民营控股加政府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依市场调整,通过演艺引领化、夜游梦幻化、经营多元化、科技赋能化等多元举措激活文旅市场。”
切忌盲目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驻马店旅游局原局长高峰认为发展旅游产业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加强新业态研究,打造符合市场新需求的引领性产品。文旅融合过程中要注重愉悦感,把文化活化、唤醒,夜游活动要注重内容和体验,要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形成在地文化的时尚表达,避免形式上的繁荣。
香港经济报驻河南办事处主任贺永召的关注点落在了如何讲好血脉相连的根亲文化故事、打造寻根问祖之旅上,他认为利用好以下几点:一是台湾学子对河南文化的向往;二是河南与台湾、香港的深厚文化联系;三是老辈台湾民众的血脉情感。未来可以利用拜祖大典、合作文化论坛等平台重点讲好血脉相连的根亲文化故事,增强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老家河南”的情感联结,推动文化同源共识。
河南文旅大有可为,建设文旅强省前景可期,本次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的深度研讨和宝贵建言,为破解发展难题、明晰升级路径、加快建设文旅强省和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注入了强劲的智力动能。
配资天眼-线下配资平台-哪个平台可以买股票-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